行业新闻
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欧体育官方网站》(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提升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水平,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深度融合,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意见》明确指出,当前我国体育事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群众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短缺、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此,政策提出了“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即通过全民健身的普及为竞技体育提供更广泛的人才基础,同时以竞技体育的优异成绩激励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良性循环。
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到2030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5%以上;建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品牌赛事;推动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在全民健身领域,《意见》提出多项具体措施,将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支持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体育场馆、健身步道、社区健身中心等设施建设,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政策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降低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成本。
为了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国家体育总局还将联合教育部、卫健委等部门,开展“全民健身月”“科学健身大讲堂”等系列活动,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竞技体育方面,《意见》强调要完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建设,推动体教融合,鼓励中小学开设特色体育课程,发掘和培养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优化职业运动员的选拔和激励机制,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职业转型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政策还提出要加大对冰雪运动、水上运动等新兴项目的支持力度,以备战2026年冬奥会和其他国际大赛,鼓励地方体育部门与企业合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提升我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体育赛事审批流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商业性体育赛事,政策还鼓励体育与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培育体育消费新场景,支持发展电子竞技、户外运动、体育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在金融支持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将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专项贷款和保险产品,帮助中小体育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政策还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体育赛事盗播等侵权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政策发布后,多地体育部门迅速行动,江苏省宣布将投入10亿元用于社区体育设施升级;四川省计划在三年内建成1000个村级健身广场,北京市则提出要打造“15分钟健身圈”,确保市民步行15分钟内即可到达健身场所。
体育产业专家表示,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极大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秘书长指出:“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是国际趋势,政策的落地将有助于提升国民体质,同时为竞技体育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随着《意见》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事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全民健身的普及将为竞技体育提供更广泛的人才储备,而竞技体育的突破又将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体育热情,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我们的目标是让体育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这一政策的推出,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也为广大体育爱好者和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深度融合,中国体育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